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皮部論

  黃帝問曰:余聞皮有分部,脈有經(jīng)紀,筋有結絡,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異,別其分部,左右上下,陰陽所在,病之始終,愿聞其道。

  岐伯對曰:欲知皮部以經(jīng)脈為紀者,諸經(jīng)皆然。陽明之陽,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陽明之絡也。其色多青則痛,多黑則痹,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寒熱也。絡盛則入客于經(jīng),陽主外,陰主內(nèi)。

  少陽之陽,名曰樞持,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陽之絡也,絡盛則入客于經(jīng),故在陽者主內(nèi),在陰者主出,以滲于內(nèi),諸經(jīng)皆然。 太陽之陽,名曰關樞,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太陽之絡也。絡盛則入客于經(jīng)。

  少陰之陰,名曰樞儒,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陰之絡也。絡盛則入客于經(jīng),其入經(jīng)也,從陽部注于經(jīng);其出者,從陰內(nèi)注于骨。

  心主之陰,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心主之絡也。絡盛則入客于經(jīng)。

  太陰之陰,名曰關蟄,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太陰之絡也。絡盛則入客于經(jīng)。凡十二經(jīng)絡脈者,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則腠理開,開則入客于絡脈,留而不去,傳入于經(jīng),留而不去,傳入于府,廩于腸胃。邪之始入于皮毛也,晰然起毫毛,開腠理;其入于絡也,則絡脈盛色變;其入客于經(jīng)也,則感虛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間,寒多則筋攣骨痛,熱多則筋弛骨消,肉爍(月囷)破,毛直而敗。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岐伯曰:皮者脈之部也,邪客于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于絡脈,絡脈滿則注于經(jīng)脈,經(jīng)脈滿則入舍于府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與而生大病也。


相關翻譯

黃帝內(nèi)經(jīng) 素問皮部論譯文

黃帝問道:我聽說人的皮膚有十二經(jīng)分屬部位,脈絡的分布縱橫有序,筋有結聚連絡,骨有長短大小,其所發(fā)生的疾病的開始和預后,我想聽聽其中的道理。岐伯回答說:要知道皮膚的所屬部位,他是以經(jīng)…詳情

相關賞析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x4s22.cn/bookview/1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