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脈度

  黃帝曰:愿聞脈度。歧伯答曰:手之六陽,從手至頭,長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陰,從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陽,從足上至頭,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陰,從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蹺脈從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脈、任脈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氣之大經隧也。

  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盛而血者疾誅之。盛者瀉之,虛者飲藥以補之。五藏常內閱于上七竅也。故肺氣通于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心氣通于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肝氣通于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脾氣通于口,脾和則口能知五榖矣;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六腑不合則留為癰。故邪在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氣盛矣。陽氣太盛,則陰脈不利,陰脈不利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陰氣盛矣。陰氣太盛則陽氣不能榮也,故曰關。陽氣太盛,則陰氣弗能榮也,故曰格。陰陽俱盛,不得相榮,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也。

  黃帝曰:蹺脈安起安止,何氣榮也?歧伯答曰:蹺脈者,少陰之別,起于然骨之后。上內踝之上,直上循陰股,入陰,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屬目內眥,合于太陽,陽蹺而上行,氣并相還,則為濡,目氣不榮,則目不合。

  黃帝曰:氣獨行五臟,不榮六腑,何也?歧伯答曰:氣之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陰脈榮其臟,陽脈榮其腑,如環(huán)之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內溉臟腑,外濡腠理。

  黃帝曰:蹺脈有陰陽,何脈當其數?歧伯曰:男子數其陽,女子數其陰,當數者為經,其不當數者為絡也。


相關翻譯

黃帝內經 靈樞脈度譯文

黃帝說:我想知道經脈的長度。 岐伯回答說:兩手的六條陽經,從手至頭,每條脈長五尺,五六共三丈。兩手的六條陰經,從手至胸,每條脈長三尺五寸,三六共是一丈八尺,五六得三尺,共計二丈一尺…詳情

相關賞析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x4s22.cn/bookview/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