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外篇·繕性

  繕性于俗學,以求復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謂之蔽蒙之 民。

  古之治道者,以恬養(yǎng)知。生而無以知為也,謂之以知養(yǎng)恬。知與恬 交相養(yǎng),而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道,理也。德無不容,仁也; 道無不理,義也;義明而物親,忠也;中純實而反乎情,樂也;信行 容體而順乎文,禮也。禮樂遍行,則天下亂矣。彼正而蒙己德,德則 不冒。冒則物必失其性也。古之人,在混芒之中,與一世而得淡漠焉 。當是時也,陰陽和靜,鬼神不擾,四時得節(jié),萬物不傷,群生不夭 ,人雖有知,無所用之,此之謂至一。當是時也,莫之為而常自然。

  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為天下,是故順而不一。德又下衰,及 神農(nóng)、黃帝始為天下,是故安而不順。德又下衰,及唐、虞始為天下 ,興治化之流,梟淳散樸,離道以善,險德以行,然后去性而從于心 。心與心識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滅質(zhì) ,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亂,無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由是觀之,世喪 道矣,道喪世矣,世與道交相喪也。道之人何由興乎世,世亦何由興 乎道哉!道無以興乎世,世無以興乎道,雖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 隱矣。隱故不自隱。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非閉其言 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發(fā)也,時命大謬也。當時命而大行乎天下, 則反一無跡;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則深根寧極而待:此存身之道 也。古之存身者,不以辯飾知,不以知窮天下,不以知窮德,危然處 其所而反其性,己又何為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小識傷德, 小行傷道。故曰:正己而已矣。樂全之謂得志。

  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樂而已矣。今之所 謂得志者,軒冕之謂也。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也。寄 之,其來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其 樂彼與此同,故無憂而已矣!今寄去則不樂。由是觀之,雖樂,未嘗 不荒也。故曰: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謂之倒置之民。


相關翻譯

莊子 外篇繕性譯文

這樣的人很不少吧,早在童年已被儒師灌了一腦袋的 仁義禮樂,塞了一肚皮的富貴榮華。天性被扭曲了。正德 被扳歪了。一副庸俗嘴臉,不好恭維他。現(xiàn)在據(jù)說醒悟, 他要發(fā)憤求學以恢復天性,他要…詳情

相關賞析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x4s22.cn/bookview/3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