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十二

  初九日令顧仆覓米具炊。

  余散步村北,遙晰細(xì)看,辨析此塢。東北自牧養(yǎng)北梁王山西支分界,東界雖大脊,而山不甚高;西界雖環(huán)支,而西北有石崖山最雄峻。又南為沙朗西山,又南為天生橋,而南屬于陡坡東峽之山。其山東西兩界既夾成大塢,而南北亦環(huán)轉(zhuǎn)連屬。其中水亦發(fā)源于龍?zhí)叮夏媳睄{而成溪,西注于富民螳螂,然不能竟達(dá)也;從塢西南入峽,搗入山洞,其洞深黑莫測,穿山西出,與陡坡之澗合。

  洞上之山,間道從之,所謂“天生橋”也。然人從其上行,不知下有洞,亦不知洞之西透,山之中空而為橋;惟沙朗人耕牧于此,故有斯名。

  然亦皆謂洞不可入,有虎狼,有妖祟,勸余由村后逾山西上,不必向水洞迂折。余不從。

  既飯,乃南循坡麓行。

  一里半,與溪遇,遂同入西峽。

  其峽南北山壁夾而成,路由溪北沿北山之麓入,一里,仰見北崖之上,石壁盤突,其間駢列多門,而東一門高懸危瞰,勢獨雄豁,而磴跡甚微,棘翳崖崩,莫可著足。乃令顧仆并行李俟于下。

  余獨攀躍而上。

  久之,躋洞東,又見一門側(cè)進(jìn),余以為必中通大洞,遂從其側(cè)倒懸入大洞門。

  其門南向甚穹,洞內(nèi)層累北上,深十余丈,而闊半之,然內(nèi)無旁竇,即前外見側(cè)迸之門,亦不中達(dá)也。

  出洞,欲東上側(cè)門;念西洞尚多,既下,欲再探西洞;望水洞更異,遂直從洞下,西趨水洞。又半里,西峽既盡,山環(huán)于上,洞辟于下,水從東來逼南崖,搗西洞入,路從其北墜岡下。余令肩夫守行李于岡上,與顧仆入洞。洞門東向,高十余丈,而闊半之。始涉水從其南崖入,水漱北崖而環(huán)之。入五六丈,水環(huán)北崖,路環(huán)南崖,俱西轉(zhuǎn)。

  仰見南崖之上,層覆疊出,突為危臺,結(jié)為虛樓,皆在數(shù)丈之上,氤氳闔辟,與云氣同為吞吐。從其下循之西入,北崖尚明,水漱之;南崖漸暗,路隨之。西五六丈,南崖西盡,水從北崖直搗西崖下,西崖遂下嵌成潭,水嗚嗚其中,作沖激聲,遂循西崖北折去。路乃涉水循東崖,北向隨之。洞轉(zhuǎn)而北,高穹愈甚,延納余朗,若昧若明。又五六丈,水漱北崖復(fù)西轉(zhuǎn),余亦復(fù)涉西涯。于是水再環(huán)北崖,路再環(huán)南崖,竟昏黑不可辨,但聞水聲潺潺。又五六丈,復(fù)西遇水,其水漸深,既上不可見,而下又不可測,乃出。

  出復(fù)四渡水而上岡。

  聞岡上有人聲,則沙朗人之耕隴者。

  見余入洞,與負(fù)行李人耦語相對私語待之。為余言,水之西出,即陡坡北峽;山之上度,即天生橋間道所從,如前之所標(biāo)記者。始恨不攜炬,竟西從洞中出也。其人又為余言,富民有老虎洞,在大溪之上,不可失。余謝之。乃西上躡嶺,一里半,登其脊,是為天生橋。脊南石峰嶙峋,高聳而出,其脈自陟坡東,度脊而北,間道循其東陲,陡坡之澗,界其西麓;至此又跨洞北,屬于沙朗后西山,水從其下穿腹西出,路從其上度脊西行。脊西瞰,即陡坡澗水,直走而北,至此西折,脊上之路,亦盤壑西墜。益信出水之洞,即在其下,心懸懸欲一探之。

  西行山半者一里,見有岐直下峽底,遂令顧奴同負(fù)襄者由大道直前,余乃獨下趨峽中。半里,抵峽底,遂溯水東行。

  一里,折而南,則后洞龐然西向,其高闊亦如前洞,水從其中踴躍而出,西與南來之澗合而北去。余溯流入洞,二丈后,仰睇洞頂,上層復(fù)裂通于門外,門之上,若橋之橫于前,其上復(fù)流光內(nèi)映,第高穹之極,下層石影氤氳,若浮云之上承明旭太陽光也。洞中流,初平散而不深,隨之深入數(shù)丈,忽有突石中踞,浮于水面,其內(nèi)則淵然深匯,磅礴崖根,不能溯入矣。洞頂亦有石倒騫,以高甚,反不覺其夭矯。其門直而迥,故深入而猶朗朗,且以上層倒射之光,直徹于內(nèi)也。出洞,還顧洞門上,其左懸崖甚峭,上復(fù)辟成一門,當(dāng)即內(nèi)透之隙。乃涉澗之西,遙審崖間層疊之痕,孰可著足,孰可倒攀,孰可以宛轉(zhuǎn)達(dá),孰可以騰躍上。乃復(fù)涉澗抵崖,一依所審法試之。

  半晌,遂及上層外,門更廓然高穹也。

  入其內(nèi),為龕為窩,為臺為榭,俱浮空內(nèi)向。內(nèi)俯洞底,波濤破峽,如玉龍負(fù)舟,與洞頂之垂幄懸帔,昔仰望之而隱隱者,茲如纓絡(luò)隨身,幢幡覆影矣,與躡云駕鶴,又何異乎?坐久之,聽洞底波聲,忽如宏鐘,忽如細(xì)響,令我神移志易。及下,層崖懸級,一時不得腠理còu紋理,攀掛甚久。忽有男婦十余人,自陡坡來,隔澗停睇,迨余下,問何所事。余告以游山。兩男子亦儒者,問其上何有。余告以景不可言盡??智靶姓邼u遠(yuǎn),不復(fù)與言,遂隨水少北轉(zhuǎn)而西行峽中。

  一里,漸上北坡。緣坡西行,三里,峽塢漸開。又四里,塢愈開。其北崖逾山南下者,即沙朗后山所來道;其南坡有聚落倚南山者,是為頭村。路至此始由塢渡溪。溪上橫木為橋,其水即陡坡并天生橋洞中所出,西流而注于螳螂川者也。

  從溪南隨流行一里,過頭村之西。沿流一里半,復(fù)上坡西行。

  二里,再下塢中。半里,路旁有賣漿草舍倚南坡,則顧仆與行李俱在焉。

  遂入飯。

  又西盤南山之嘴,一里余,為二村。

  村之西有塢北出,橫涉而過之。

  半里,復(fù)上坡,隨南山而西,上倚危崖,下逼奔湍急流。五里,有村在溪北,是為三村。至是南界山橫突而北,北界山環(huán)三村之西,又突而南,塢口始西窒焉。路由溪南躋北突之坡而上,一里半。抵峰頭。其峰北瞰三村溪而下,溪由三村西橫嚙北峰之麓,破峽西出。峽深嵌逼束,止容水不容人,故路逾其巔而過,是為羅鬼嶺,東西分富民、昆明之界焉。過嶺西下四里,連過上下羅鬼兩村,則三村之流,已破峽西出。界兩村之中而西,又有一溪自北塢來,與三村溪合并西去。路隨之,行溪南二里,抵西崖下,其水稍曲而南,橫木梁渡之。有村倚北山而聚,是為阿夷沖。

  又從其西一里半,逾一波。又一里半,昏黑中得一村,亦倚北山,是為大哨。覓宿肆不得,心甚急。又半里,乃從西村得之,遂宿其家。

  初十日雞鳴起飯,出門猶不辨色。西南行塍中,一里半,南過一石橋,即阿夷沖溪所出也。溪向西北流,路度橋南去。半里,又一水自東南峽中來,較小于阿夷沖溪,即《志》所云洞溪之流也。二流各西入螳螂川。度木橋一里余,得大溪湯湯大水奔流,即螳螂川也;自南峽中出,東北直抵大哨西,乃轉(zhuǎn)北去而入金沙江。有巨石梁跨川上,其下分五鞏,上有亭。其東西兩崖,各有聚落成衢,是為橋頭。過橋,西北一里,即富民縣治。由橋西溯川南行七里,為河上洞。先是有老僧居此洞中,人以老和尚洞呼之,故沙朗村人誤呼為老虎洞。余至此,土人猶以為老和尚也。及抵洞,見有刻為河上洞者,蓋前任縣君以洞臨溪流,取河上公之義而易之。

  甫過橋,余問得其道,而顧仆與負(fù)囊者已先向縣治。余聽聽任其前,獨沿川岸溯流去。

  一里,西南入峽。

  又三里,隨峽轉(zhuǎn)而南,皆瀕川岸行。

  又二里,見路直躡山西上,余疑之,而路甚大,姑從之。一里,遇樵者,始知上山為胡家山道,乃土寨也,乃復(fù)下,瀕川而南。一里,其路又南上山,余覘其旁路皆翳,復(fù)隨之。躡山南上,愈上愈峻,一里,直登嶺脊,而不見洞。其脊自西峰最高處橫突而東,與東峰壁夾川流,只通一線者也。蓋西岸之山,南自安寧圣泉西龍山分支傳送而來,至此聳為危峰,屏壓川流,又東北墜為此脊,以橫扼之;東岸之山,東自牛圈哨嶺分支傳送而來,至此亦聳為危嶂,屏壓川流,又西與此脊對而挾持之。登此脊而見脊南山勢崩墜,夾川如線,川自南來,下嵌其底,不得自由,惟有沖躍。脊南之路,復(fù)墜淵而下,以為此下必?zé)o通衢,而墜路若此,必因洞而辟。復(fù)經(jīng)折隨之下,則樹影偃密,石崖虧蔽,悄非人境。

  下墜一里,路直逼西南高峰下,其峰崩削如壓,危影兀兀欲墜。路轉(zhuǎn)其夾坳間,石削不容趾,鑿孔懸之,影倒奔湍間,猶窅yǎo深遠(yuǎn)然九淵比喻其水很深也。至是余知去路甚遠(yuǎn),已非洞之所麗,而愛其險峭,徘徊不忍去。忽聞上有咳聲,如落自九天。已而一人下,見余愕然,問何以獨踞此。余告以尋洞,曰:“洞在隔嶺之北,何以逾此?”余問:“此路何往?”曰:“沿溪躡峭,四十里而抵羅墓?!眲t此路之幽闃,更非他徑所擬矣。

  雖不得洞,而覘此奇峭,亦一快也。

  返躋一里,復(fù)北上脊。見脊之東有洞南向,然去川甚遠(yuǎn),余知非河上洞,而高攬南山,憑臨絕壑,亦超然有云外想,遂披棘攀崖入之。其洞雖不甚深,而上覆下平,倒插青冥蒼天,呼吸日月,此為最矣。

  憑憩久之,仍逾脊北下。

  一里抵麓,得前所見翳路,瞰川崖而南,半里,即橫脊之東垂也。前誤入南洞,在脊南絕頂,此洞在脊北窮峽。洞門東向,與東峰夾束螳川,深嵌峽底,洞前惟當(dāng)午一露日光,洞內(nèi)之幽阻可知也。洞內(nèi)南半穹然內(nèi)空,北半偃石外突;偃石之上,與洞頂或綴或離;其前又豎石一枝,從地內(nèi)涌起,踞洞之前,若涌塔然。

  此洞左之概也。

  穹入之內(nèi),崆峒窈窕,頂高五六丈,多翱翔卷舒之勢。

  五丈之內(nèi),右轉(zhuǎn)南入,又五丈而窅然西穹,闃黑莫辨矣。

  此洞右之概也。

  余雖未窮其奧,已覺幽奇莫過,次第滇中諸洞,當(dāng)與清華、清溪二洞相為伯仲。而惜乎遠(yuǎn)既莫聞,近復(fù)荒翳,桃花流水,不出人間,云影苔痕,自成歲月而已!

  出洞,遂隨川西岸遵故道七里,至橋頭。

  又北一里余,入富民縣南門,出北門;無城堞,惟土墻環(huán)堵而已。蓋川流北向,辟為大塢,縣治當(dāng)西坡之下,其北有余支掉臂而東,以障下流,武定之路,則從此臂逾坳北去,川流則灣此臂而東北下焉。

  時顧仆及行李不知待何所,余踉蹌而前,又二里,及之坳臂之下,遂同上峽中,平逾其坳。三里,有溪自西南山峽出,其勢甚遙,乃河上洞西高峰之后,夾持而至,東注螳川者。其流頗大,有梁南北跨之。北上坡,又五里,飯于石關(guān)哨。逾坳北下,日色甚麗,照耀林壑。西有大山曰白泥塘,其山南北橫聳,如屏插天。土人言,東下極削而西頗夷,其上水池一泓,可耕可廬也。山東之水,即由石關(guān)哨北麓而東去。

  共二里,涉之,即緣東支迤邐北上。其支從白泥東北環(huán)而南下者,其腋內(nèi)水亦隨之南下,合于石關(guān)北麓。路溯之北,八里,又逾其坳。

  坳不甚峻,田塍疊疊環(huán)其上,村居亦夾峙,是為二十里鋪。又四里為沒官莊,又三里為者墕關(guān)。其處塢徑旁達(dá),聚三流焉。一出自西南峽中者,最大,即白泥塘山后之流也,有石梁跨其上,梁南居廬,即者墕關(guān)也。越梁西北上一里,復(fù)過一村廬,又一小水自西峽來,又一水自西北峽來,二水合于村廬東北,稍東,復(fù)與石梁下西南峽水合而東北去,當(dāng)亦入富民東北螳川下流者。過村廬之西北,有平橋跨西峽所出溪上,度其北,遂西北上嶺。其嶺蓋中懸于西北兩澗之中,乃富民、武定之界也。盤曲而上者三里,有佛宇三楹,木坊跨道,曰“滇西鎖鑰”,乃武定所建,以為入境之防者。又西上一里余,當(dāng)山之頂有堡焉,其居廬亦盛,是為小甸堡。有歇肆在西隘門外,遂投之而宿。

  十一日自小甸堡至武定府歇。


相關(guān)翻譯

徐霞客游記 滇游日記十二譯文

初九日讓顧仆去找米準(zhǔn)備早飯。我散步到村北,從遠(yuǎn)處觀看此塢。東北從牧養(yǎng)河北面梁王山西支分界,東部雖然是主峰山脈,但山不太高,西部雖然是支脈環(huán)繞,而西北有座石崖山最雄偉峻峭。又南是沙朗…詳情

相關(guān)賞析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x4s22.cn/bookview/5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