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列傳·卷四十
○儒林
儒之為教大矣,其利物博矣。篤父子,正君臣,尚忠節(jié),重仁義,貴廉讓,賤 貪鄙,開政化之本源,鑿生民之耳目,百王損益,一以貫之。雖世或污隆,而斯文 不墜,經(jīng)邦致治,非一時也。涉其流者,無祿而富,懷其道者,無位而尊。故仲尼 頓挫于魯君,孟軻抑揚于齊后,荀卿見珍于強楚,叔孫取貴于隆漢。其余處環(huán)堵以 驕富貴,安陋巷而輕王公者,可勝數(shù)哉!自晉室分崩,中原喪亂,五胡交爭,經(jīng)籍 道盡。魏氏發(fā)跡代陰,經(jīng)營河朔,得之馬上,茲道未弘。暨夫太和之后,盛修文教, 搢紳碩學,濟濟盈朝,縫掖巨儒,往往杰出,其雅誥奧義,宋及齊、梁不能尚也。 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江左《周易》則王輔嗣,《尚書》則孔安國, 《左傳》則杜元凱。河、洛《左傳》則服子慎,《尚書》、《周易》則鄭康成。 《詩》則并主于毛公,《禮》則同遵于鄭氏。大抵南人約簡,得其英華,北學深蕪, 窮其枝葉??计浣K始,要其會歸,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爰自漢、魏,碩學多 清通,逮乎近古,巨儒必鄙俗。文、武不墜,弘之在人,豈獨愚蔽于當今,而皆明 哲于往昔?在乎用與不用,知與不知耳。然曩之弼諧庶績,必舉德于鴻儒,近代左 右邦家,咸取士于刀筆??v有學優(yōu)入室,勤逾刺股,名高海內(nèi),擢第甲科,若命偶 時來,未有望于青紫,或數(shù)將運舛,必委棄于草澤。然則古之學者,祿在其中,今 之學者,困于貧賤。明達之人,志識之士,安肯滯于所習,以求貧賤者哉?此所以 儒罕通人,學多鄙俗者也。昔齊列康莊之第,多士如林,燕起碣石之宮,群英自遠。 是知俗易風移,必由上之所好,非夫圣明御世,亦無以振斯頹俗矣。自正朔不一, 將三百年,師說紛綸,無所取正。高祖膺期纂歷,平一寰宇,頓天網(wǎng)以掩之,賁旌 帛以禮之,設(shè)好爵以縻之,于是四海九州強學待問之士,靡不畢集焉。天子乃整萬 乘,率百僚,遵問道之儀,觀釋奠之禮。博士罄懸河之辯,侍中竭重席之奧,考正 亡逸,研核異同,積滯群疑,渙然冰釋。于是超擢奇秀,厚賞諸儒,京邑達乎四方, 皆啟黌校。齊、魯、趙、魏,學者尤多,負笈追師,不遠千里,講誦之聲,道路不 絕。中州儒雅之盛,自漢、魏以來,一時而已。及高祖暮年,精華稍竭,不悅?cè)逍g(shù), 專尚刑名,執(zhí)政之徒,咸非篤好。既仁壽間,遂廢天下之學,唯存國子一所,弟子 七十二人。煬帝即位,復(fù)開庠序,國子郡縣之學,盛于開皇之初。征辟儒生,遠近 畢至,使相與講論得失于東都之下,納言定其差次,一以聞奏焉。于時舊儒多已凋 亡,二劉拔萃出類,學通南北,博極今古,后生鉆仰,莫之能測。所制諸經(jīng)義疏, 搢紳咸師宗之。既而外事四夷,戎馬不息,師徒怠散,盜賊群起,禮義不足以防君 子,刑罰不足以威小人,空有建學之名,而無弘道之實。其風漸墜,以至滅亡,方 領(lǐng)矩步之徒,亦多轉(zhuǎn)死溝壑。凡有經(jīng)籍,自此皆湮沒于煨塵矣。遂使后進之士不復(fù) 聞《詩》、《書》之言,皆懷攘奪之心,相與陷于不義?!秱鳌吩唬骸皩W者將植, 不學者將落。”然則盛衰是系,興亡攸在,有國有家者可不慎歟!諸儒有身沒道存, 遺風可想,皆采其余論,綴之于此篇云。
○元善
元善,河南洛陽人也。祖叉,魏侍中。父羅,初為梁州刺史,及叉被誅,奔于 梁,官至征北大將軍、青冀二州刺史。善少隨父至江南,性好學,遂通涉五經(jīng),尤 明《左氏傳》。及侯景之亂,善歸于周。武帝甚禮之,以為太子宮尹,賜爵江陽縣 公。每執(zhí)經(jīng)以授太子。開皇初,拜內(nèi)史侍郎,上每望之曰:“人倫儀表也?!狈灿?敷奏,詞氣抑揚,觀者屬目。陳使袁雅來聘,上令善就館受書,雅出門不拜。善論 舊事有拜之儀,雅不能對,遂拜,成禮而去。后遷國子祭酒。上嘗親臨釋奠,命善 講《孝經(jīng)》。于是敷陳義理,兼之以諷諫。上大悅曰:“聞江陽之說,更起朕心?!?賚絹百匹,衣一襲。善之通博,在何妥之下,然以風流醖藉,俯仰可觀,音韻清朗, 聽者忘倦,由是為后進所歸。妥每懷不平,心欲屈善。因善講《春秋》,初發(fā)題, 諸儒畢集。善私謂妥曰:“名望已定,幸無相苦?!蓖兹恢<熬椭v肆,妥遂引古 今滯義以難,善多不能對。善深銜之,二人由是有隙。善以高颎有宰相之具,嘗言 于上曰:“楊素粗疏,蘇威怯芃,元胄、元旻,正似鴨耳。可以付社稷者,唯獨高 颎。”上初然之,及颎得罪,上以善之言為颎游說,深責望之。善憂懼,先患消渴, 于是疾動而卒,時年六十。
○辛彥之
辛彥之,隴西狄道人也。祖世敘,魏涼州刺史。父靈輔,周滑州刺史。彥之九 歲而孤,不交非類,博涉經(jīng)史,與天水牛弘同志好學。后入關(guān),遂家京兆。周太祖 見而器之,引為中外府禮曹,賜以衣馬珠玉。時國家草創(chuàng),百度伊始,朝貴多出武 人,修定儀注,唯彥之而已。尋拜中書侍郎。及周閔帝受禪,彥之與少宗伯盧辯專 掌儀制。明、武時,歷職典祀,太祝、樂部、御正四曹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奉使 迎突厥皇后還,賚馬二百匹,賜爵龍門縣公,邑千戶。尋進爵五原郡公,加邑千戶。 宣帝即位,拜少宗伯。高祖受禪,除太常少卿,改封任城郡公,進位上開府。尋轉(zhuǎn) 國子祭酒。歲余,拜禮部尚書,與秘書監(jiān)牛弘撰《新禮》。吳興沈重名為碩學,高 祖嘗令彥之與重論議,重不能抗,于是避席而謝曰:“辛君所謂金城湯池,無可攻 之勢?!备咦娲髳偂:蟀蓦S州刺史。于時州牧多貢珍玩,唯彥之所貢,并供祭之物。 高祖善之,顧謂朝臣曰:“人安得無學!彥之所貢,稽古之力也。”遷潞州刺史, 前后俱有惠政。彥之又崇信佛道,于城內(nèi)立浮圖二所,并十五層。開皇十一年,州 人張元暴死,數(shù)日乃蘇,云游天上,見新構(gòu)一堂,制極崇麗。元問其故,人云潞州 刺史辛彥之有功德,造此堂以待之。彥之聞而不悅。其年卒官。謚曰宣。彥之撰 《墳典》一部,《六官》一部,《祝文》一部,《新要》一部,《新禮》一部, 《五經(jīng)異義》一部,并行于世。有子仲龕,官至猗氏令。
何妥蕭該包凱
何妥,字棲鳳,西城人也。父細胡,通商入蜀,遂家郫縣,事梁武陵王妃,主 知金帛,因致巨富,號為西州大賈。妥少機警,八歲游國子學,助教顧良戲之曰: “汝既姓何,是荷葉之荷,為是河水之河?”應(yīng)聲答曰:“先生姓顧,是眷顧之顧, 是新故之故?”眾咸異之。十七,以技巧事湘東王,后知其聰明,召為誦書左右。 時蘭陵蕭亦有俊才,住青楊巷,妥住白楊頭,時人為之語曰:“世有兩俊,白楊 何妥,青楊蕭?!逼湟娒廊绱?。江陵陷,周武帝尤重之,授太學博士。宣帝初欲 立五后,以問儒者辛彥之,對曰:“后與天子匹體齊尊,不宜有五?!蓖遵g曰: “帝嚳四妃,舜又二妃,亦何常數(shù)?”由是封襄城縣伯。高祖受禪,除國子博士, 加通直散騎常侍,進爵為公。妥性勁急,有口才,好是非人物。時納言蘇威嘗言于 上曰:“臣先人每誡臣云,唯讀《孝經(jīng)》一卷,足可立身治國,何用多為!”上亦 然之。妥進曰:“蘇威所學,非止《孝經(jīng)》。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從訓,是其不 孝。若無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誠。不誠不孝,何以事君!且夫子有云:‘不讀 《詩》無以言,不讀《禮》無以立?!M容蘇綽教子獨反圣人之訓乎?”威時兼領(lǐng) 五職,上甚親重之,妥因奏威不可信任。又以掌天文律度,皆不稱職,妥又上八事 以諫:
其一事曰:臣聞知人則哲,惟帝難之??鬃釉唬骸芭e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 諸直則民不服。”由此言之,政之治亂,必慎所舉,故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 察今之舉人,良異于此,無論諂直,莫擇賢愚。心欲崇高,則起家喉舌之任;意須 抑屈,必白首郎署之官。人之不服,實由于此。臣聞爵人于朝,與士共之,刑人于 市,與眾棄之。伏見留心獄訟,愛人如子,每應(yīng)決獄,無不詢訪群公,刑之不濫, 君之明也。刑既如此,爵亦宜然。若有懋功簡在帝心者,便可擢用。自斯以降,若 選重官,必須參以眾議,勿信一人之舉;則上不偏私,下無怨望。
其二事曰:孔子云:“是察阿黨,則罪無掩蔽?!庇衷唬骸熬又芏槐?,小 人比而不周?!彼^比者,即阿黨也。謂心之所愛,既已光華榮顯,猶加提挈;心 之所惡,既已沈滯屈辱,薄言必怒。提挈既成,必相掩蔽,則欺上之心生矣;屈辱 既加,則有怨恨,謗讟之言出矣。伏愿廣加逖訪,勿使朋黨路開,威恩自任。有國 之患,莫大于此。
其三事曰:臣聞舜舉十六族,所謂八元、八愷也。計其賢明,理優(yōu)今日,猶復(fù) 擇才授任,不相侵濫,故得四門雍穆,庶績咸熙。今官員極多,用人甚少,有一人 身上乃兼數(shù)職,為是國無人也?為是人不善也?今萬乘大國,髦彥不少,縱有明哲, 無由自達。東方朔言曰:“尊之則為將,卑之則為虜?!彼寡孕乓?。今當官之人, 不度德量力,既無呂望、傅說之能,自負傅巖、滋水之氣,不慮憂深責重,唯畏總 領(lǐng)不多,安斯寵任,輕彼權(quán)軸,好致顛蹶,實此之由?!兑住吩唬骸岸φ圩?,覆公 餗,其形渥,兇?!毖圆粍倨淙我病3悸劯F力舉重,不能為用。伏愿更任賢良,分 才參掌,使各行有余力,則庶事康哉。
其四事曰:臣聞《禮》云:“析言破律,亂名改作,執(zhí)左道以亂政者殺。”孔 子曰:“仍舊貫,何必改作?!狈姳饶暌詠?,改作者多矣。至如范威漏刻,十載 不成;趙翊尺稱,七年方?jīng)Q。公孫濟迂誕醫(yī)方,費逾巨萬;徐道慶回互子午,糜耗 飲食。常明破律,多歷歲時;王渥亂名,曾無紀極。張山居未知星位,前已蹂藉太 常;曹魏祖不識北辰,今復(fù)轔轢太史。莫不用其短見,便自夸毗,邀射名譽,厚相 誣罔。請今日已后,有如此者,若其言不驗,必加重罰,庶令有所畏忌,不敢輕奏 狂簡。
其余文多不載。時蘇威權(quán)兼數(shù)司,先嘗隱武功,故妥言自負傅巖、滋水之氣, 以此激上。書奏,威大銜之。十二年,威定考文學,又與妥更相訶詆。威勃然曰: “無何妥,不慮無博士!”妥應(yīng)聲曰:“無蘇威,亦何憂無執(zhí)事!”由是與威有隙。 其后上令妥考定鐘律,妥又上表曰:
臣聞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然則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禮樂。又云樂至 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臣聞樂有二,一曰奸聲,二 曰正聲。夫奸聲感人而逆氣應(yīng)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yīng)之,順 氣成象而和樂興焉。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孔子曰:“放鄭聲,遠佞人?!惫枢崱⑿l(wèi)、宋、趙之聲出,內(nèi)則發(fā)疾,外則傷人。 是以宮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官壞;角亂則憂,其人怨;徵亂則哀,其事 勤;羽亂則危,其財匱。五者皆亂,則國亡無日矣。魏文侯問子夏曰:“吾端冕而 聽古樂則欲寐,聽鄭、衛(wèi)之音而不知倦,何也?”子夏對曰:“夫古樂者,始奏以 文,復(fù)亂以武,修身及家,平均天下。鄭、衛(wèi)之音者,奸聲以亂,溺而不止,飖雜 子女,不知父子。今君所問者樂也,所愛者音也。夫樂與音,相近而不同,為人君 者,謹審其好惡。”案圣人之作樂也,非止茍悅耳目而已矣。欲使在宗廟之內(nèi),君 臣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鄉(xiāng)里之內(nèi),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nèi),父子同 聽之則莫不和親。此先王立樂之方也。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 樂者,眾庶是也。故黃鐘大呂,弦歌干戚,僮子皆能儛之。能知樂者,其唯君子! 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于道矣。紂為無道,太 師抱樂器以奔周。晉君德薄,師曠固惜清徵。
上古之時,未有音樂,鼓腹擊壤,樂在其間?!兑住吩唬骸跋韧踝鳂烦绲?,殷 薦之上帝,以配祖考?!敝劣邳S帝作《咸池》,顓頊作《六莖》,帝嚳作《五英》, 堯作《大章》,舜作《大韶》,禹作《大夏》,湯作《大濩》,武王作《大武》, 從夏以來,年代久遠,唯有名字,其聲不可得聞。自殷至周,備于《詩》《頌》。 故自圣賢已下,多習樂者,至如伏羲減瑟,文王足琴,仲尼擊磬,子路鼓瑟,漢高 擊筑,元帝吹簫。漢高祖之初,叔孫通因秦樂人制宗廟之樂。迎神于廟門,奏《嘉 至》之樂,猶古降神之樂也?;实廴霃R門,奏《永至》之樂,以為行步之節(jié),猶古 《采薺》、《肆夏》也。乾豆上薦,奏《登歌》之樂,猶古清廟之歌也?!兜歉琛?再終,奏《休成》之樂,美神饗也?;实劬蜄|廂坐定,奏《永安》之樂,美禮成也。 其《休成》、《永至》二曲,叔孫通所制也。漢高祖廟奏《武德》、《文始》、 《五行》之儛,當春秋時,陳公子完奔齊,陳是舜后,故齊有《韶》樂,孔子在齊 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是也。秦始皇滅齊,得齊《韶》樂。漢高祖滅秦,《韶》 傳于漢,高祖改名《文始》,以示不相襲也。《五行儛》者,本周《大武》樂也, 始皇改曰《五行》。及于孝文,復(fù)作四時之亻舞,以示天下安和,四時順也。孝景 采《武德儛》以為《昭德》,孝宣又采《昭德》以為《盛德》,雖變其名,大抵皆 因秦舊事。至于魏、晉,皆用古樂。魏之三祖,并制樂辭。自永嘉播越,五都傾蕩, 樂聲南度,是以大備江東。宋、齊已來,至于梁代,所行樂事,猶皆傳古,三雍四 始,實稱大盛。及侯景篡逆,樂師分散,其四儛、三調(diào),悉度偽齊。齊氏雖知傳受, 得曲而不用之于宗廟朝廷也。臣少好音律,留意管弦,年雖耆老,頗皆記憶。及東 土克定,樂人悉返,訪其逗遛,果云是梁人所教。今三調(diào)、四儛并皆有手,雖不能 精熟,亦頗具雅聲。若令教習傳授,庶得流傳古樂。然后取其會歸,撮其指要,因 循損益,更制嘉名。歌盛德于當今,傳雅正于來葉,豈不美與!謹具錄三調(diào)、四舞 曲名,又制歌辭如別。其有聲曲流宕,不可以陳于殿庭者,亦悉附之于后。
書奏,別敕太常取妥節(jié)度。于是作清、平、瑟三調(diào)聲,又作八佾、《鞞》、 《鐸》、《巾》、《拂》四舞。先是,太常所傳宗廟雅樂,數(shù)十年唯作大呂,廢黃 鐘。妥又以深乖古意,乃奏請用黃鐘。詔下公卿議,從之。俄而妥子蔚為秘書郎, 有罪當刑,上哀之,減死論。是后恩禮漸薄。六年,出為龍州刺史。時有負笈游學 者,妥皆為講說教授之。為《刺史箴》,勒于州門外。在職三年,以疾請還,詔許 之。復(fù)知學事。時上方使蘇夔在太常,參議鐘律。夔有所建議,朝士多從之,妥獨 不同,每言夔之短。高祖下其議,朝臣多排妥。妥復(fù)上封事,指陳得失,大抵論時 政損益,并指斥當世朋黨。于是蘇威及吏部尚書盧愷、侍郎薛道衡等皆坐得罪。除 伊州刺史,不行,尋為國子祭酒。卒官。謚曰肅。撰《周易講疏》十三卷,《孝經(jīng) 義疏》三卷,《莊子義疏》四卷,及與沈重等撰《三十六科鬼神感應(yīng)等大義》九卷, 《封禪書》一卷,《樂要》一卷,文集十卷,并行于世。
蘭陵蕭該者,梁鄱陽王恢之孫也。少封攸侯。梁荊州陷,與何妥同至長安。性 篤學,《詩》、《書》、《春秋》、《禮記》并通大義,尤精《漢書》,甚為貴游 所禮。開皇初,賜爵山陰縣公,拜國子博士。奉詔書與妥正定經(jīng)史,然各執(zhí)所見, 遞相是非,久而不能就,上譴而罷之。該后撰《漢書》及《文選》音義,咸為當時 所貴。
東海包愷,字和樂。其兄愉,明《五經(jīng)》,愷悉傳其業(yè)。又從王仲通受《史記》、 《漢書》,尤稱精究。大業(yè)中,為國子助教。于時《漢書》學者,以蕭、包二人為 宗匠。聚徒教授,著錄者數(shù)千人,卒,門人為起墳立碣焉。
○房暉遠
房暉遠,字崇儒,恆山真定人也。世傳儒學。暉遠幼有志行,治《三禮》、 《春秋三傳》、《詩》、《書》、《周易》,兼善圖緯,恆以教授為務(wù)。遠方負笈 而從者,動以千計。齊南陽王綽為定州刺史,聞其名,召為博士。周武帝平齊,搜 訪儒俊,暉遠首應(yīng)辟命,授小學下士。及高祖受禪,遷太常博士。太常卿牛弘每稱 為五經(jīng)庫。吏部尚書韋世康薦之,為太學博士。尋與沛公鄭譯修正樂章。丁母憂, 解任。后數(shù)歲,授殄寇將軍,復(fù)為太常博士。未幾,擢為國子博士。會上令國子生 通一經(jīng)者,并悉薦舉,將擢用之。既策問訖,博士不能時定臧否。祭酒元善怪問之, 暉遠曰:“江南、河北,義例不同,博士不能遍涉。學生皆持其所短,稱己所長, 博士各各自疑,所以久而不決也?!奔谰埔蛄顣熯h考定之,暉遠覽筆便下,初無疑 滯?;蛴胁环撸瑫熯h問其所傳義疏,輒為始末誦之,然后出其所短,自是無敢飾 非者。所試四五百人,數(shù)日便決,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以為不能測也。尋奉詔 預(yù)修令式。高祖嘗謂群臣曰:“自古天子有女樂乎?”楊素以下莫知所出,遂言無 女樂。暉遠進曰:“臣聞‘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此即王者房中之樂,著于《雅 頌》,不得言無。”高祖大悅。仁壽中卒官,時年七十二,朝廷嗟惜焉,赗賻甚厚, 贈員外散騎常侍。
○馬光
馬光,字榮伯,武安人也。少好學,從師數(shù)十年,晝夜不息,圖書讖緯,莫不 畢覽,尤明《三禮》,為儒者所宗。開皇初,高祖征山東義學之士,光與張仲讓、 孔籠、竇士榮、張黑奴、劉祖仁等俱至,并授太學博士,時人號為六儒。然皆鄙野 無儀范,朝廷不之貴也。士榮尋病死。仲讓未幾告歸鄉(xiāng)里,著書十卷,自云此書若 奏,我必為宰相。又數(shù)言玄象事。州縣列上其狀,竟坐誅??谆\、張黑奴、劉祖仁 未幾亦被譴去。唯光獨存。嘗因釋奠,高祖親幸國子學,王公以下畢集。光升座講 禮,啟發(fā)章門。已而諸儒生以次論難者十余人,皆當時碩學,光剖析疑滯,雖辭非 俊辨,而理義弘贍,論者莫測其淺深,咸共推服,上嘉而勞焉。山東《三禮》學者, 自熊安生后,唯宗光一人。初,教授瀛、博間,門徒千數(shù),至是多負笈從入長安。 后數(shù)年,丁母憂歸鄉(xiāng)里,遂有終焉之志。以疾卒于家,時年七十三。
○劉焯
劉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人也。父洽,郡功曹。焯犀額龜背,望高視遠,聰敏 沈深,弱不好弄。少與河間劉炫結(jié)盟為友,同受《詩》于同郡劉軌思,受《左傳》 于廣平郭懋常,問《禮》于阜城熊安生,皆不卒業(yè)而去。武強交津橋劉智海家素多 墳籍,焯與炫就之讀書,向經(jīng)十載,雖衣食不繼,晏如也。遂以儒學知名,為州博 士。刺史趙煚引為從事,舉秀才,射策甲科。與著作郎王劭同修國史,兼參議律歷, 仍直門下省,以待顧問。俄除員外將軍。后與諸儒于秘書省考定群言。因假還鄉(xiāng)里, 縣令韋之業(yè)引為功曹。尋復(fù)入京,與左仆射楊素、吏部尚書牛弘、國子祭酒蘇威、 國子祭酒元善、博士蕭該、何妥、太學博士房暉遠、崔宗德、晉王文學崔賾等于國 子共論古今滯義前賢所不通者。每升座,論難鋒起,皆不能屈,楊素等莫不服其精 博。六年,運洛陽《石經(jīng)》至京師,文字磨滅,莫能知者,奉敕與劉炫等考定。后 因國子釋奠,與炫二人論義,深挫諸儒,咸懷妒恨,遂為飛章所謗,除名為民。于 是優(yōu)游鄉(xiāng)里,專以教授著述為務(wù),孜孜不倦。賈、馬、王、鄭所傳章句,多所是非。 《九章算術(shù)》、《周髀》、《七曜歷書》十余部,推步日月之經(jīng),量度山海之術(shù), 莫不核其根本,窮其秘奧。著《稽極》十卷,《歷書》十卷,《五經(jīng)述議》,并行 于世。劉炫聰明博學,名亞于焯,故時人稱二劉焉。天下名儒后進,質(zhì)疑受業(yè),不 遠千里而至者,不可勝數(shù)。論者以為數(shù)百年已來,博學通儒,無能出其右者。然懷 抱不曠,又嗇于財,不行束修者,未嘗有所教誨,時人以此少之。廢太子勇聞而召 之,未及進謁,詔令事蜀王,非其好也,久之不至。王聞而大怒,遣人枷送于蜀, 配之軍防。其后典校書籍。王以罪廢,焯又與諸儒修定禮律,除云騎尉。煬帝即位, 遷太學博士,俄以疾去職。數(shù)年,復(fù)被征以待顧問,因上所著《歷書》,與太史令 張胄玄多不同,被駁不用。大業(yè)六年卒,時年六十七。劉炫為之請謚,朝廷不許。
○劉炫
劉炫,字光伯,河間景城人也。少以聰敏見稱,與信都劉焯閉戶讀書,十年不 出。炫眸子精明,視日不眩,強記默識,莫與為儔。左畫方,右畫圓,口誦,目數(shù), 耳聽,五事同舉,無有遺失。周武帝平齊,瀛州刺史宇文亢引為戶曹從事。后刺史 李繪署禮曹從事,以吏干知名。歲余,奉敕與著作郎王劭同修國史。俄直門下省, 以待顧問。又與諸術(shù)者修天文律歷,兼于內(nèi)史省考定群言,內(nèi)史令博陵李德林甚禮 之。炫雖遍直三省,竟不得官,為縣司責其賦役。炫自陳于內(nèi)史,內(nèi)史送詣吏部, 吏部尚書韋世康問其所能。炫自為狀曰:“《周禮》、《禮記》、《毛詩》、《尚 書》、《公羊》、《左傳》、《孝經(jīng)》、《論語》孔、鄭、王、何、服、杜等注, 凡十三家,雖義有精粗,并堪講授?!吨芤住?、《儀禮》、《谷梁》,用功差少。 史子文集,嘉言美事,咸誦于心。天文律歷,窮核微妙。至于公私文翰,未嘗假手?!?吏部竟不詳試,然在朝知名之士十余人,保明炫所陳不謬,于是除殿內(nèi)將軍。
時牛弘奏請購求天下遺逸之書,炫遂偽造書百余卷,題為《連山易》、《魯史 記》等,錄上送官,取賞而去。后有人訟之,經(jīng)赦免死,坐除名,歸于家,以教授 為務(wù)。太子勇聞而召之,既至京師,敕令事蜀王秀,遷延不往。蜀王大怒,枷送益 州。既而配為帳內(nèi),每使執(zhí)杖為門衛(wèi)。俄而釋之,典校書史。炫因擬屈原《卜居》, 為《筮途》以自寄。
及蜀王廢,與諸儒修定《五禮》,授旅騎尉。吏部尚書牛弘建議,以為禮諸侯 絕傍期,大夫降一等。今之上柱國,雖不同古諸侯,比大夫可也,官在第二品,宜 降傍親一等。議者多以為然。炫駁之曰:“古之仕者,宗一人而已,庶子不得進。 由是先王重適,其宗子有分祿之義。族人與宗子雖疏遠,猶服缞三月,良由受其恩 也。今之仕者,位以才升,不限適庶,與古既異,何降之有。今之貴者,多忽近親, 若或降之,民德之疏,自此始矣?!彼鞂嬈涫?。開皇二十年,廢國子四門及州縣學, 唯置太學博士二人,學生七十二人。炫上表言學校不宜廢,情理甚切,高祖不納。 開皇之末,國家殷盛,朝野皆以遼東為意。炫以為遼東不可伐,作《撫夷論》以諷 焉,當時莫有悟者。及大業(yè)之季,三征不克,炫言方驗。
煬帝即位,牛弘引炫修律令。高祖之世,以刀筆吏類多小人,年久長奸,勢使 然也。又以風俗陵遲,婦人無節(jié)。于是立格,州縣佐史,三年而代之,九品妻無得 再醮。炫著論以為不可,弘竟從之。諸郡置學官,及流外給廩,皆發(fā)自于炫。弘嘗 從容問炫曰:“案《周禮》士多而府史少,今令史百倍于前,判官減則不濟,其故 何也?”炫對曰:“古人委任責成,歲終考其殿最,案不重校,文不繁悉,府史之 任,掌要目而已。古今不同,若此之相懸也,事繁政弊,職此之由?!焙胗謫枺?“魏、齊之時,令史從容而已,今則不遑寧舍,其事何由?”炫對曰:“齊氏立州 不過數(shù)十,三府行臺,遞相統(tǒng)領(lǐng),文書行下,不過十條。今州三百,其繁一也。往 者州唯置綱紀,郡置守丞,縣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則長官自辟,受詔赴任,每州 不過數(shù)十。今則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纖介之跡,皆屬考功,其繁二也。省 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從容,其可得乎?”弘甚善其言而不能 用。納言楊達舉炫博學有文章,射策高第,除太學博士。歲余,以品卑去任,還至 長平,奉敕追詣行在所?;蜓云錈o行,帝遂罷之,歸于河間。于時群盜蜂起,谷食 踴貴,經(jīng)籍道息,教授不行。炫與妻子相去百里,聲問斷絕,郁郁不得志,乃自為 贊曰:
通人司馬相如、揚子云、馬季長、鄭康成等,皆自敘風徽,傳芳來葉。余豈敢 仰均先達,貽笑眾昆。待以日迫桑榆,大命將近,故友飄零,門徒雨散,溘死朝露, 埋魂朔野,親故莫照其心,后人不見其跡,殆及余喘,薄言胸臆,貽及行邁,傳示 州里,使夫?qū)砜≌苤啾芍径?。余從綰發(fā)以來,迄于白首,嬰孩為慈親所恕,棰 楚未嘗加,從學為明師所矜,榎楚弗之及。暨乎敦敘邦族,交結(jié)等夷,重物輕身, 先人后己。昔在幼弱,樂參長者,爰及耆艾,數(shù)接后生。學則服而不厭,誨則勞而 不倦,幽情寡適,心事方違。內(nèi)省生平,顧循終始,其大幸有四,其深恨有一。性 本愚蔽,家業(yè)貧窶,為父兄所饒,廁縉紳之末,遂得博覽典誥,窺涉今古,小善著 于丘園,虛名聞于邦國,其幸一也。隱顯人間,沈浮世俗,數(shù)忝徒勞之職,久執(zhí)城 旦之書,名不掛于白簡,事不染于丹筆,立身立行,慚恧實多,啟手啟足,庶幾可 免,其幸二也。以此庸虛,屢動神眷,以此卑賤,每升天府,齊鑣驥騄,比翼鹓鴻, 整緗素于鳳池,記言動于麟閣,參謁宰輔,造請群公,厚禮殊恩,增榮改價,其幸 三也。晝漏方盡,大耋已嗟,退反初服,歸骸故里,玩文史以怡神,閱魚鳥以散慮, 觀省野物,登臨園沼,緩步代車,無罪為貴,其幸四也。仰休明之盛世,慨道教之 陵遲,蹈先儒之逸軌,傷群言之蕪穢,馳騖墳典,厘改僻謬,修撰始畢,圖事適成, 天違人愿,途不我與。世路未夷,學校盡廢,道不備于當時,業(yè)不傳于身后。銜恨 泉壤,實在茲乎?其深恨一也。
時在郡城,糧餉斷絕,其門人多隨盜賊,哀炫窮乏,詣郡城下索炫,郡官乃出 炫與之。炫為賊所將,過城下堡。未幾,賊為官軍所破,炫饑餓無所依,復(fù)投縣城。 長吏意炫與賊相知,恐為后變,遂閉門不納。是時夜冰寒,因此凍餒而死,時年六 十八。其后門人謚曰宣德先生。
炫性躁競,頗俳諧,多自矜伐,好輕侮當世,為執(zhí)政所丑,由是官途不遂。著 《論語述議》十卷,《春秋攻昧》十卷,《五經(jīng)正名》十二卷,《孝經(jīng)述議》五卷, 《春秋述議》四十卷,《尚書述議》二十卷,《毛詩述議》四十卷,《注詩序》一 卷,《算術(shù)》一卷,并行于世。
○褚輝
吳郡褚輝,字高明,以《三禮》學稱于江南。煬帝時,征天下儒術(shù)之士,悉集 內(nèi)史省,相次講論,輝博辯,無能屈者,由是擢為太學博士。撰《禮疏》一百卷。
○顧彪
余杭顧彪,字仲文,明《尚書》、《春秋》。煬帝時為秘書學士,撰《古文尚 書疏》二十卷。
○魯世達
余杭魯世達,煬帝時為國子助教,撰《毛詩章句義疏》四十二卷,行于世。
○張沖
吳郡張沖,字叔玄。仕陳為左中郎將,非其好也,乃覃思經(jīng)典,撰《春秋義略》, 異于杜氏七十余事,《喪服義》三卷,《孝經(jīng)義》三卷,《論語義》十卷,《前漢 音義》十二卷。官至漢王侍讀。
○王孝籍
平原王孝籍,少好學,博覽群言,遍治五經(jīng),頗有文干。與河間劉炫同志友善。 開皇中,召入秘書,助王劭修國史。劭不之禮,在省多年,而不免輸稅。孝籍郁郁 不得志,奏記于吏部尚書牛弘曰:
竊以毒螫寔膚,則申旦不寐,饑寒切體,亦卒歲無聊。何則?痛苦難以安,貧 窮易為蹙。況懷抱之內(nèi),冰火鑠脂膏,腠理之間,風霜侵骨髓,安可齰舌緘脣,吞 聲飲氣,惡呻吟之響,忍酸辛之酷哉!伏惟明尚書公動哀矜之色,開寬裕之懷,咳 唾足以活枯鱗,吹噓可用飛窮羽。芬椒蘭之氣,暖布帛之詞,許小人之請,聞大君 之聽。雖復(fù)山川不遠,鬼神在茲,信而有徵,言無不履,猶恐拯溺遲于援手,救經(jīng) 緩于扶足。待越人之舟楫,求魯匠之云梯,則必懸于槁樹之枝,沒于深淵之底矣。 夫以一介貧人,七年直省,課役不免,慶賞不沾,賣貢禹之田,供釋之之費,有弱 子之累,乏強兄之產(chǎn)。加以老母在堂,光陰遲暮,寒暑違闕,關(guān)山超遠,嚙臂為期, 前途逾邈,倚閭之望,朝夕已勤。謝相如之病,無官可以免,發(fā)梅福之狂,非仙所 能避。愁疾甚乎厲鬼,人生異夫金石。營魂且散,恐筮予無徵,赍恨入冥,則虛緣 恩顧,此乃王稽所以致言,應(yīng)侯為之不樂也。潛鬢發(fā)之內(nèi),居眉睫之間,子野未曾 聞,離硃所不見,沈淪東觀,留滯南史,終無薦引,永同埋殯。三世不移,雖由寂 寞,十年不調(diào),實乏知己。夫不世出者,圣明之君也,不萬一者,誠賢之臣也。以 夫不世出而逢不萬一,此小人所以為明尚書幸也。坐人物之源,運銓衡之柄,反披 狐白,不好緇衣,此小人為明尚書不取也。昔荊玉未剖,刖卞和之足,百里未用, 碎禽息之首。居得言之地,有能用之資,增耳目之明,無手足之蹙,憚而弗為,孰 知其解!夫官或不稱其能,士或未申其屈,一夫竊議,語流天下。勞不見圖,安能 無望!儻病未及死,狂還克念,汗窮愁之簡,屬離憂之詞,記志于前修,通心于來 哲,使千載之下,哀其不遇,追咎執(zhí)事,有點清塵,則不肖之軀,死生為累,小人 之罪,方且未刊。愿少加憐愍,留心無忽!
弘亦知其有學業(yè),而竟不得調(diào)。后歸鄉(xiāng)里,以教授為業(yè),終于家。注《尚書》 及《詩》,遭亂零落。
史臣曰:古語云:“容體不足觀,勇力不足恃,族姓不足道,先祖不足稱,然 而顯聞四方,流聲后胤者,其唯學乎?”信哉斯言也。暉遠、榮伯之徒,篤志不倦, 自求諸己,遂能聞道下風,稱珍席上?;蚓弁角О?,或服冕乘軒,見重明時,實惟 稽古之力也。江陽從容雅望,風韻閑遠,清談高論,籍甚當年;彥之敦經(jīng)悅史,砥 身礪行,志存典制,動蹈規(guī)矩;何妥通涉俊爽,神情警悟,雅有口才,兼擅詞筆, 然訐以為直,失儒者之風焉;劉焯道冠縉紳,數(shù)窮天象,既精且博,洞幽究微,銘 深致遠,源流不測,數(shù)百年來,斯人而已;劉炫學實通儒,才堪成務(wù),九流七略, 無不該覽,雖探賾索隱,不逮于焯,裁成義說,文雅過之。并道亞生知,時不我與, 或才登于下士,或餒棄于溝壑,惜矣。子夏有言:“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碧熘?所與者聰明,所不與者貴仕,上圣且猶不免,焯、炫其如命何!
相關(guān)翻譯
隋書 列傳卷四十部分譯文
○元善 元善,河南洛陽人?! ∽娓冈妫俏魑菏讨?。 父親元羅,最初擔任梁州刺史,到元叉被殺時,逃到梁國,官至征北大將軍、青冀兩州的刺史?! ≡颇暧讜r跟著父親到江南,他天性好…詳情相關(guān)賞析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x4s22.cn/bookview/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