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顥是哪個朝代
程顥是哪個朝代
1、《偶成》是宋代文學家程顥的一篇散文,全文注音如下:
2、世界上只有一個絕對的理,包括人在內(nèi)的萬物都是由“理”派生出來的,它們在“理”的基礎上統(tǒng)一起來,是凌駕于萬物之上、統(tǒng)馭萬物的絕對精神實體。
3、程顥說:“天者,理也”,“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
4、云淡風輕近午天,
5、二程曾說:“父子君臣,常理不易?!庇终f:“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無所逃于天地之間?!崩淼脑瓌t“推之而四海皆準”,不僅不能違背,而且要順“理”而行,自覺接受“理”的支配,依“理”行事,具體說來,便是嚴格遵循封建秩序。
6、宋明理學經(jīng)過周敦頤、張載、邵雍等人的共同努力,思想體系已初步形成。
7、二程兄弟的基本哲學觀點是一致的,他們都把“理”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或稱之為“天理”“道”。
8、對此,他曾說:“吾學雖有所授受,‘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背填U也主張?zhí)炖碚?,他說:“天下只有一個理”“萬物皆是一理”。
9、(yùlèdiāoānyóuyěchù,lóugāobùjiànzhāngtáilù。)
10、北宋詩人程顥(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從開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陽)。北宋哲學家、教育家、詩人,理學的奠基者,“洛學”代表人物。
11、洛學的形成受到了前人的啟發(fā)和影響,而從根本上說,二程的思想具有相當?shù)莫殑?chuàng)性,從而別具一格,自成體系。
12、程指程頤和程顥。朱指朱熹。
13、然而,理學作為一種典型的形態(tài)正式形成,還要歸功于“洛學”的興起。
14、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
15、盡管如此,二程兄弟對于“理”的體認也同中有異。
16、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17、庭院(tíngyuàn),深深深幾許(shēnshēnshēnjǐxǔ),楊柳(yángliǔ)堆煙(duīyān),簾幕(liánmù)無重數(shù)(wúchóngshù)。
18、二程指程朱理學的奠基者,宋代洛學的創(chuàng)始人程顥、程頤二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中國北宋理學家。
19、第三部分(二程同中有異)
20、程頤特別強調形而上與形而下的區(qū)別,以為一陰一陽之謂道。道非陰陽也,所以陰陽者道也,離開了陰陽便沒有道。
21、因此,可以幫助更多人更好地學習和閱讀這篇經(jīng)典的古文。
22、朱熹和朱子則是南宋時期的兩位儒者,代表了程朱理學中的“朱子學派”,進一步發(fā)展了“二程”思想,提出了理氣分別、理學四部曲、心性理論等重要思想。他們都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哲學和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
23、還認為,一物須有一理,但一物之理即是萬物之理,而萬物之理就是一個天理。
24、朱熹說:“夫以二先生倡明道學于孔孟既沒,千載不傳之后,可謂盛矣。”
25、他認為“理”不僅總攝天地萬物,而且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26、shírénbùshíyúxīnlè
27、程朱是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和南宋理學家朱熹。程朱等人繼承了孔孟仁學的基本精神而又進行了重大改造與發(fā)展:他們將孔孟的道德情感之"仁"升華為道德之本,儒家仁學因此而由道德倫理學升華為道德哲學。
28、二程兄弟把封建主義的等級制度與倫理原則,上升到了哲學本體論的高度。
29、較之周敦頤、張載和邵雍,二程進一步擺脫了道教的影響而回歸到儒學正宗,胡安國曾說:“孔孟之道不傳久矣,自頤兄弟始發(fā)明之,而后其道可學而至也。”
30、第二部分(二程觀點)
程顥是哪個朝代
31、朱指北宋儒學大師朱熹。朱熹(1130.9.15~1200.3.9)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人。
32、程顥(1032~1085)、字伯淳,又稱明道先生;程頤(1033~1107),字正叔,又稱伊川先生,世稱“二程”。
33、至此,二程完成了理學思想體系的基本建構,成為理學發(fā)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34、(yǔhéngfēngkuángsānyuèmù,ményǎnhuánghūn,wújìliúchūnzhù。)
35、孔孟程朱是指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別是孔子、孟子、程頤、程顥、朱熹和朱子。其中,程頤和程顥是北宋時期的兩位儒者,代表了程朱理學中的“二程”,強調天人合一、格物致知、性即理等思想。
36、第三部分(總結)
37、從現(xiàn)代觀點看,有積極的方面,也有負面影響,特別是對婦女的毒害很深。
38、孔孟程朱中孔孟都知道是孔子和孟子。其中的程是程顥、程頤兄弟。有一個典故程門立雪和程顥有關。朱自然是朱熹,儒家尊稱為朱子。明清的八股文和他關系很大。
39、孔孟程朱里的程和朱,程是指程顥、程頤,朱就是朱熹。
40、(lèiyǎnwènhuāhuābùyǔ,luànhóngfēiguòqiūqiānqù。)
41、程顥是北宋人。程顥(hào)(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從開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陽)。北宋哲學家、教育家、詩人,理學的奠基者,“洛學”代表人物。程顥為嘉祐年間進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監(jiān)察御史里行。反對王安石新政。在學術上,程顥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的命題,認為“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便須“以誠敬存之”(同上)。倡導“傳心”說。承認“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元豐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歲。
42、因此,他又認為“欲傳圣人之道,擴充此心焉耳”。
43、(òuchéng)
44、程頤雖然也偶談“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之類,但畢竟談得不多。
45、玉勒(yùlè)雕鞍(diāoān)游冶(yóuyě)處,樓高(lóugāo)不見(bùjiàn)章臺路(zhāngtáilù)。
46、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47、注音說明:
48、二程兄弟在總結了先秦關于理和道的觀念以及宋初以來的思想家關于理的論述的基礎上,進一步把“理”抽象為宇宙的本體,作為哲學最高范疇提出來,構造了一個以理為最高本體的唯心論體系。
49、所以,要使自己的心不為外物所迷,必須超然于物質、精神的欲望之外,只有這樣,才能認識天理,保住“良知良能”。
50、在此以前,雖然也有人提出過“理”,但只是被作為事物的規(guī)律提出的,而把它當成萬物本原和人類社會的最高準則,則從程顥開始。
51、程頤所認為的“理”,重在指客觀事物之所以然,如水之所以寒,火之所以熱,是自然之理。
52、第一部分(原因)
53、可以注音。
54、理心一體,萬物皆在我心中,因此人們不需要去認識了解客觀世界,而只需要認識自己的心即可。
55、宋明理學簡單講就是程朱理學。程朱的程是“兩程”,程顥、程頤,朱就是朱熹。朱熹是中國儒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對后世的影響是很大的。
56、強調“我”與天地萬物不可分,天地萬物皆與我渾然一體,“天人本無二”,只要人們“誠敬存之”,使內(nèi)心寂然無事,便可達到“仁”的境界。
57、偶成程顥是一篇古文,對于很多人來說閱讀起來有一定難度,而注音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同時方便閱讀和學習。
58、他明確宣稱,“心”生來就具有知萬物之理的“良知良能”,“心是理,理是心”。
59、由程顥、程頤二兄弟所開辟的洛學,是宋明理學中的重要學派。
60、雨橫風狂(yǔhéngfēngkuáng)三月暮(sānyuèmù),門掩(ményǎn)黃昏(huánghūn),無計(wújì)留春?。╨iúchūnzhù)。
程顥是哪個朝代
61、因而,程顥突出宣揚“良知良能”說,認為“良知良能,皆天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
62、注音是中文教學中非?;A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注音可以幫助學習者更好的掌握漢字發(fā)音和閱讀習慣,而對于古代文獻,注音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便于讀者閱讀、理解和研究古代文獻的內(nèi)容。
63、bànghuāsuǐliǔguòqiánchuān
64、程顥認為,理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趨勢,“理者,天也”;認為“器亦道,道亦器”,將道視為無始無終的萬物主宰。
65、淚眼(lèiyǎn)問花花不語(wènhuāhuābùyǔ),亂紅(luànhóng)飛過(fēiguò)秋千(qiūqiān)去。
66、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67、時人不識余心樂,
68、所以,我們通常所說的“程朱理學”中的“程”主要是指程頤,而非程顥。
69、春日偶成作者:程顥朝代:宋
70、孔孟指孔子和孟子,“程”指程顥和程頤,“朱”指的是朱熹??酌蠟楣糯寮宜枷氲拇硇匀宋?,程朱則是古代理學說的領軍人物。
71、很顯然,這種主張與程顥的主張有明顯的差別。
72、(tíngyuànshēnshēnshēnjǐxǔ,yángliǔduīyān,liánmùwúchóngshù。)
73、程顥的這種主觀唯心主義思想直接開啟了此后的陸王心學。
74、傍花隨柳過前川。
75、不僅如此,在人類社會中,封建制度和與之相適應的倫理綱常,也是天理的表現(xiàn)。
76、在二程那里,既然理是宇宙本原,那么,認識理、體認理的真諦也就成了他們的最高追求。
77、事實也的確如此,不僅由二程開始充分論證的“理”是宋明時期儒學的最高范疇,而且這時期學術思想的體系與規(guī)模也是二程確立的,因而,其思想便理所當然地成為理學的正統(tǒng)與典型形態(tài)。可以說,程顥、程頤乃是宋明理學的奠基者。
78、yúndànfēngqīngjìnwǔtiān
79、這就在某種程度上肯定了外部世界的客觀性,其客觀唯心主義傾向比較明顯,他的思想后來由朱熹全面繼承并大成。
80、程頤認為儒家哲人早已說過,如《大學》中的“格物致知”,“格物”就是窮理,“理”是人內(nèi)心固有的,只是往往被外欲所誘惑,使理、心不能會而為一。這樣,人欲和天理就會對立,且人欲會導致天理的喪失,為此,認識天理應“求于體”、“求于內(nèi)”,應主動地“存天理,滅人欲”,以此化解個體與社會、個體欲望與社會秩序之間的矛盾,從而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感,能夠真心地去履行社會公認的道德規(guī)范。
81、這樣,天理才能存在,人欲才能有效地遏制,儒家的倫理規(guī)范才能變成現(xiàn)實。
82、程朱理學是由北宋時期洛陽人程顥與程頤兄弟開始創(chuàng)立,其間經(jīng)過弟子楊時,再傳羅從彥,三傳李侗的傳承,到南宋時期朱熹集為大成。是宋明理學的主要派別之一,也是理學各派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學派之一。元朝時期程朱理學被統(tǒng)治者定為官學后而興盛。
【程顥是哪個朝代】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x4s22.cn/juzi/1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