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會而作(弱年逢家乏)注釋
-
⑴未登:沒有收成。【有會而作并序】
舊谷既沒,新谷未登。
頗為老農,而值年災,日月尚悠,為患未已。
登歲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資,煙火裁通。
旬日以來,始念饑乏。歲云暮矣,慨然永懷。
今我不述,后生何聞哉!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長饑。
菽麥實所羨,孰敢慕甘肥! 惄如亞九飯,當暑厭寒衣。
歲月將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嗟來何足吝,徒沒空自遺。
斯濫豈攸志,固窮風所歸。 餒也已矣夫,在昔多余師。
⑵老農:作者自稱。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務農已久,一是指年歲既老。
⑶值年災:逢上一年之中的災荒。
⑷日月尚悠:今年的時日尚長。
⑸未已:不停,沒個完。
⑹登歲:豐收之年。功:指農業(yè)收成。
⑺朝夕所資:早晚的生活所需。裁:同才。裁通:僅通。這兩句是說:僅能維持生活,不至于斷炊。
⑻歲云夕矣:一年將盡。云:語氣詞。
⑼永懷:長嘆。
⑽述:陳述。指作這首詩。后生:指子孫。這兩句是說:我不作詩把它記錄下來,后代怎么知道呢?
⑾弱年:即弱冠之年,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人,但體猶未壯,所以叫“弱冠”。這里指少年時期。家乏:家境貧困。長饑:長久挨餓。這兩句是說:少年時期家境窮困,到了老年更加挨餓。
⑿菽:豆類。甘肥:甜的和香的。這兩句是說:能吃上菽麥一類的飯就很滿足了,哪敢羨慕那些香甜美味呢?
⒀惄(nì泥):饑餓的樣子。亞:次一等。九飯:用子思的典故?!墩f宛·立節(jié)》記載:子思居衛(wèi),極端貧困,三十天吃了九頓飯。厭:足、滿。這兩句是說:自己老至長饑,還不如子思三旬九食的境遇呢,夏季仍然穿著冬天的衣服。
⒁這句是說對著辛苦和悲傷而無可如何。
⒂粥者:施粥以賑濟饑民的人。這里指齊人黔敖。據《禮記·檀弓》記載,齊國遭遇饑荒,黔敖在路上準備飯食以賑濟饑民。有一個饑民蒙袂而來。黔敖說:“嗟來食!”饑民揚目而視之說:“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終于不食而去,最后餓死。蒙袂:以袖遮面,是羞于見人的表示。嗟來:吆喝聲,是一種不敬的招呼。吝:恨。徒沒:白白死掉。自遺:自失。這四句是說:自己時常稱許施粥者的慈善心腸。而深感蒙袂饑民行為之不當,吃嗟來之食何足為恨,結果自己白白餓死。這是作者憤激之言,實質上他是不食“嗟來之食”的。
⒃斯濫:為非作歹,指小人的行為。固窮:固守貧困,指君子的行為?!墩撜Z·衛(wèi)靈公》云:“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庇浦荆核浮Y恚号f。這兩句是說斯濫豈是我平生之志,固窮才是我的本愿。
⒄餒:饑餓。多余師:很多人值得我學習。這兩句是說:挨餓也算了吧,古代值得我效法的人很多。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x4s22.cn/wenzhang/18310.html